发布时间:2019-10-11 浏览次数:3913 文章来源:人民网
中国近代史上,杨明斋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中国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人物。
李大钊用“万里投荒,一身是胆”来赞美杨明斋。周恩来称赞他是一位对党多有贡献的“忠厚长者”。
杨明斋(1882—1938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马戈庄普通的农民家庭,19岁时到达沙俄统治下的海参崴。由于曾经念过几年私塾,杨明斋在机械厂当工人的同时兼任记账员,结交了一批工人朋友并学会了俄语。
1908年,杨明斋决定离开海参崴前往西伯利亚,临行前对工友们说:“我为了寻找真理,即使回不了中国,或是死在那里,又有何可惜!”他通晓俄文,在业余时间经常教工友们读书识字,讲革命道理,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华工中深得敬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杨明斋作为华侨工人的代表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人领导的反战运动,此后正式加入布尔什维克党。除俄语外,他还学会了英语、日语和法语,被党组织安排到沙皇俄国的外交部,暗中为党从事地下活动。
“十月革命”后,许多旅俄华工加入苏联红军,杨明斋在动员华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20年4月,共产国际向中国派出了维经斯基小组,杨明斋担任翻译和向导,成为筹建中共的“牵线人”,为中共成立做了大量联络准备工作。杨明斋在上海成立了中俄通讯社,向《新青年》、上海《民国日报》等国内媒体供稿,介绍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经验,同时将有关中国的重要消息译成俄文发往莫斯科。
同年8月,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杨明斋的住所——渔阳里六号,是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地,并办起一所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担任校长,亲自教授俄语,传播马列主义理论。这所外国语学社,是党最早培养干部的学校之一,学生多时达五六十人。1921年,杨明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明斋长期在党内从事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他受党的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工作并任副校长,培养了一大批中共早期领导人,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是他的学生。
杨明斋筹备和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月刊,参与《新青年》杂志的改版工作。他曾翻译出版托尔斯泰的小说,也担任过中共北方区党报《工人周刊》编委和劳动通讯社编委。
建党之初,针对复古主义思潮,杨明斋于1924年出版了《评中西文化观》,指出复古是一种倒退,更是白费工夫,只有吸收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西方文化精华,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才能振兴,引起了学界的巨大反响。
他较早认识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创作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主张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为指导改造中国社会。
杨明斋不仅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也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由于长期奔波,晚年积劳成疾,依然拖着病体为党的事业奋斗。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