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公共政策翻译论坛开幕

发布时间:2020-06-16       浏览次数:2841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王俊美)6月6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举办的2020中国公共政策翻译论坛正式开幕。本次论坛采取线上会议形式,以“公共政策翻译与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为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公共政策翻译特点和人才培养理念、模式等话题。论坛首日的主题为“公共政策翻译与人才培养:中国实践和国际经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外交部、中国外文局以及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等的代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言。开幕式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颖主持。

  程维详细列举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动服务中央和首都公共政策翻译需求的工作成果,肯定了研究院在中国公共政策翻译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的贡献。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表示,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成立一年以来成果显著,阐释了公共政策翻译对于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点明了公共政策翻译人才培养的难度与意义。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劳拉·布里亚(Laura Burian)用详细的实例解释了科技发展背景下翻译领域发生的新变化、世界翻译从业者与翻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外交部语言专家陈明明在发言中重申,我国的公共政策翻译工作必不可少,国外对中国公共政策翻译诉求很强,需要重视并完善公共政策翻译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对公共政策翻译的教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主编杨平详细解释了公共政策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和“政产学研”有机结合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同时还提出了共建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基地、加强相关师资培训等具体举措。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李克兴用详细的例证展示了香港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并为内地公共政策翻译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院长鲍川运认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导致了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并以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实例,指出译员需在汉英翻译中培养文化思维,认识二者差异。鲍川运还从多个教育层面,为中国培养翻译人才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与策略。

  在所有发言嘉宾发言结束后,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也积极参与,广开思路,针对论坛议题展开讨论。同时,论坛在网络平台反响热烈,观众主动提出公共政策翻译相关的专业性问题,与会专家均给予解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