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翻译行业预测:意识流理论将取得应用性突破

发布时间:2005-01-10       浏览次数:2626       文章来源:

2005年翻译行业预测:意识流理论将取得应用性突破 ——中国科学院专家关注意识流理论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世界范围的跨文化日趋频繁,极大地促进了翻译理论的研究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智能化为特点的翻译软件,推动了翻译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高质量翻译需求,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二十世纪人类发明的尤物,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智能化翻译理论有机器翻译理论(如语法分析)和译文记忆元理论等,其中后者相对比较成熟,相对而言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应该说,IT 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翻译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人工翻译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客户的要求,大量技术资料、及时信息、文档文本等需要在短期内翻译完成,这就需要借助翻译技术来实现信息化发展。如何实现翻译的现代化、电子化,与信息时代保持同步发展,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和孜孜以求的目标。 2004年8月,第十一届中国翻译科技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交大铭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翻译研究院研究员马津提交并宣读了题为“浅谈集成翻译环境技术在翻译规模化经营中的应用与展望”的研究论文,首创意识流理论,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大面积好评,引起科学界与翻译界的广泛关注。该文因此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博士为马津颁发荣誉证书。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翻译理论的研究与翻译技术的发展,都寄希望高科技,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强化翻译工具,加速信息本地化的产业进程,变传统的手工翻译劳作摸式为大规模集成化的翻译产业链,用推动翻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方式,优化人类文明的结构与内核。 2004年12月22日这一天是立冬后的第一天,中国首都北京天气格外寒冷,北京下了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厚达十一厘米。然而,严寒阻挡不了中国科学院专家们的研究激情,中国科学院专家李佩(女,时年84岁)、李家春(院士)、盛宏至、吴应湘、马元生、石振华、李伟格、王克仁汇同交大铭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战涛、翻译研究院研究员马津,齐集北京,就意识流理论及相关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何战涛副总裁希望以这次研讨为契机,同中国科院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马津认为,翻译界普遍认可并遵循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已经不完全适用于翻译这一跨文化交流的前沿行业,翻译标准更应该是约定俗成的。约定俗成的翻译标准更能满足人类对信息本地化和全球化的需要。比如致癌物质二恶因(dioxin)的汉语读音,按照该术语引进时的译名应该读作“èr’wùyīn”,但是因为电台播音员不熟悉化学,也没有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和请教相关专家,在播音的时候误读成“èr’èyīn”,以讹传讹,谬种大面积流传,致使现在即使是专门研究二恶因的化学家,也都读作“èr’èyīn”,甚至还“善意地”更正读作“èr’wùyīn”的同行的发音,请同行读作“èr’èyīn”,理由是电台读“èr’èyīn”。语音问题尽管不能代表语言翻译的所有课题,但是窥斑见豹,完全可以证明变“信、达、雅”为“约定俗成”的必要性。 对此,有专家提出了“标准母语翻译机”设想,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受控语言学理论和译文记忆元及其智能检索等先进技术,将母语词汇与外语词汇划分成若干个标准词汇集,将自然语言的句子结构标准化,只要用户按照标准化的句子结构用标准词语造句,机器就能够代替翻译的人工劳作,输出标准译文;如果用户造的句子不符合标准,则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将非标准的句子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进行检索,如果译文记忆库中含有所需的句子,则当即发送返回译文,否则安排具体的翻译人员进行翻译,翻译结束后将译文返回。“标准母语翻译机”是集成翻译环境的具体应用之一,本次研讨在理论层面确立了该机的理论架构,是“浅谈集成翻译环境技术在翻译规模化经营中的应用与展望”一文的应用性延伸。一旦标准词汇、标准句型结构、标准翻译方法等翻译模块被烧制成“芯片”,一旦标准母语翻译芯片进入大规模进入应用层,可以设想必将迎来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芯文化运动”。这不但是人类翻译模式的进步、跨文化交流方式的进步,而且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内核。 上述信息本地化理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激烈反响,美国未来软件工程大会日前发来邀请,恳请中国科学院和交大铭泰公司方面参加下届软件工程大会。国际翻译联盟下届世界大会的主办方芬兰翻译家协会在电子邮件中指出,该理论推动了人类跨文化交流。 交大铭泰副总裁何战涛先生指出,交大铭泰公司作为一家香港上市的信息本地化公司(HKSE:8148),是国内翻译行业的领航者,是国内最大的翻译服务公司,翻译服务和信息本地化业务是公司的重点业务。公司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和推动翻译产业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多语翻译和信息本地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无疑,自动翻译必须走一条从人工到机器的路,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让计算机发挥其海量存储、快速检索的优势,辅助人们快速完成翻译工作,为专业翻译人员提供全面代替词典、纸、笔的翻译工具,从而为人们的翻译工作服务。同时,运用机器翻译,可以使老一辈翻译专家的翻译知识、智慧、技巧和经验结得以用专家系统的形式结晶,并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摘自《原创-IT》 [align=center][/align]
0